按照清费立税的原则,积极推进煤炭税费综合改革,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取消各类违规收费,合理确定煤炭企业税负。
优进劣退、强进弱退、大进小退,山西煤矿生产力开始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山西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三年来连续大幅下降,2011年为0.085,同比下降一半以上,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来自陕西的陈伦刚原有一座15 万吨的煤矿,被重组整合为年产达 60 万吨的煤矿后,陈伦刚占 49% 的股份。然而,山西发展又不能没有煤炭。陈伦刚:整合以后,给我保留 49% 的股份,从我个人的利益角度算账的话,年产量 60 万吨,接近我个人的产量是 30 万吨左右,这样算的话,我自己的利益也翻了一番。形成了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比例为2:3:5的多元办矿格局,资源回收率由平均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樊利:工人的工资收入提高了,以前挣一千多元,现在挣四、五千。
作为山西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煤炭产业过去大而不强,煤矿多小散乱,事故 70% 以上都发生在小煤矿,生态破坏严重。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唐元: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对于山西省调整经济结构、对于促进全国煤炭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是有益的。发挥水运通道作用,提高内陆省份煤炭调运保障能力。
采煤沉陷面积7.8万公顷,复垦面积4.7万公顷。企业发展: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2010年,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28亿吨,占全国的87%。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煤炭工业急需的学科专业。
2015年,东部(含东北)地区产生煤矸石和煤泥1.27亿吨、矿井水10.24亿立方米、煤矿瓦斯31.12亿立方米,形成地表沉陷面积0.93万公顷。综合利用: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10000亿立方米。
建立健全煤炭质量和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煤炭清洁利用标准体系,建立清洁煤先进技术认证制度,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1.铁路运输及重点地区调出煤炭铁路运输以晋陕蒙(西)宁甘地区煤炭外运为主,由大秦线、朔黄线、石太线、侯月线、蒙冀线、陇海线、宁西线和山西中南部通道等组成横向通道,由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以及规划建设的蒙西、陕北至湖北、湖南和江西的煤运铁路等组成纵向通道,构成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铁路运输格局。预测2015年,北方港口海运一次下水量7.5亿吨。其中:大型煤矿26亿吨/年,占总能力的63%。
对有条件的小煤矿,以提高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职工技术素质为重点,提升办矿水平。四是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难以支撑经济社会长远发展。2015年,全国煤矸石产生量8亿吨,利用量6.1亿吨,综合利用率75%以上。
除广西和西南地区外,均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主要环境影响是地下水径流破坏、地下潜水位下降和地表水减少,引起地表干旱、荒漠化和植被枯萎,煤矸石和瓦斯产生量大。(七)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扶持政策,鼓励原煤入选,优先建设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矿区循环经济园区,促进煤炭工业节能减排。
(四)生产布局按照调整优化结构、保障合理需求的原则,2015年煤炭产量39亿吨,主要增加发电用煤,合理安排优质炼焦煤生产。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煤炭行业管理完善以《煤炭法》为主体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煤炭及相关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
支持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究和示范。通过兼并重组,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鼓励低浓度瓦斯利用,开展乏风瓦斯利用试验及示范项目建设。建立资源枯竭矿区转型发展援助机制。煤矿瓦斯抽采量140亿立方米,利用率60%。1.稳步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
云贵基地,加快建设大中型煤矿,大力整合关闭小煤矿,调整煤炭生产结构。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加强协作,开展技术创新。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五)增强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行煤矿企业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实行企业负责人安全责任事故任职资格终身否决制度。
其中,东部(含东北)建设规模0.2亿吨/年,占全国的5.6%。3.大力提升小煤矿办矿水平。
大力推广年产600万吨采煤工作面、年产400万吨选煤系统等成套技术与装备,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三)建设布局十一五结转煤矿建设规模3.6亿吨/年。五是煤炭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大。准入门槛低,一些不具备技术和管理实力的企业投资办矿,存在安全保障程度低等问题。
按照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的原则,合理控制煤炭新增规模。按照一个矿区原则上由一个主体开发的要求,以矿区为单元制定方案,实施兼并重组,减少开发主体。
1.加强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衔接,优化煤炭物流节点布局,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
4.推进煤矿重大装备国产化。西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提高供应能力,增加调出量。
2010年世界煤炭消费量50.8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加7.8亿吨标准煤,其中我国占增量的91%。(八)积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统筹压煤村庄搬迁、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加快完成分离煤矿企业办社会职能,促进矿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瓦斯抽采利用标准,全面实施高瓦斯矿井规模化抽采工程,建成36个年抽采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规模化抽采矿区。东部(含东北)开采历史长,可供建设新井的资源少,控制开发强度,维持现有供应能力。
二是生产与消费布局矛盾加剧。4.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快速发展。
(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多元发展、互利共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境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深入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拓展煤炭国际贸易。建立煤矿重大技术装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国产化。
考虑铁路、港口,生产、消费等环节不均衡性,需要铁路运力28-30亿吨。考虑铁路、港口、生产、消费等环节不均衡性,需下水能力8亿吨。